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首句表现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次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论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原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论语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论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诗经 国风·豳风·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及新唐书 志 志第十七 历三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聊斋志异 螳螂捕蛇原文及翻译论语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原论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论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论语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论语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诗经 国风·秦风·无衣原文翻译及赏析论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论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诗经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原文翻译及新唐书 志 志第十八 历四
桂公网安备450323020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