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木瓜山(李白)

2022-06-11 13:31:45 字体:简体 繁體
《望木瓜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语极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诗人触景生情:早见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穷途潦倒。晚见归鸟还巣,而悲自已去国离乡。木瓜味酸苦,望见木瓜山,内心倍感酸楚。“客心”、“酸楚”、“木瓜山”,使得诗歌的语言凝练,渲染氛围,写出了诗人悲愁难以倾诉,又添悲愁,更是愁上加愁,加深客居酸楚之感,流露出李白忧伤悲愁的情感。全诗虽短而含意深,写得明白晓畅又含蓄耐嚼,表面浅显却内涵丰富。
  本文目录:
  5、望木瓜山(李白) 的作者

  望木瓜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拼音:

  zǎo qǐ jiàn rì chū,mù jiàn qī niǎo hái。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kè xīn zì suān chǔ,kuàng duì mù guā shān。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翻译:

  早晨起来看见太阳升起,傍晚时分看见归鸟还巢。

  身在异乡内心本已酸楚,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


  赏析: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早见蒸蒸日出、晚见归鸟还巣的忧伤感怀图,诗人触景生情:见日出,见栖鸟,不见众鸟,不见孤云,联想到自己的处境,痛苦和悲凉袭上心来,表达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正如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的无限向往和百结愁肠。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写诗人客居他乡,内心本已酸楚,再看到木瓜山,想起酸涩的木瓜,心中就更酸了。“客心”、“酸楚”是诗歌中的意境情感,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也是全诗的诗眼。“木瓜山”,是诗歌中的形象事物。这三个诗词,有清晰有模糊,有实体有虚象,有眼里的更有心中感悟的,使得诗歌的语言凝练,渲染氛围,加深诗人客居酸楚之感。

  诗中的“日出”点明了鸟去,“鸟还”又包括了日落。用“栖”不用“飞”,强调“归宿”,反衬出诗人的无归宿。“酸”的是“客心”,同时又隐喻了木瓜之味,二者是靠类似联想相联系的。诗中各句互相呼应,更是妙极。“自”与“况”相呼应,说明“客心”本来就是“酸楚”的,只不过见到木瓜山“酸楚”的程度更甚。“早”“暮”又与“对”相呼应,说明“客”是终日相对木瓜山,也暗喻诗人自己,强调了“酸楚”的时间之长,写得明白晓畅又含蓄耐嚼。

  全诗语极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诗人触景生情:早见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穷途潦倒,想要过神仙那样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然而真当他处于寂寞境地的时候,又难免生出许多忧伤和悲愁。晚见归鸟还巣,而悲自已去国离乡,看透了现实世界的混沌,想起各种人情世故,更增一份凄楚。木瓜味酸苦,诗人望见木瓜山而感怀身世,感触漂泊生活的孤寂,内心倍感酸楚,在平淡无奇的诗句中,可以窥见诗人内心难言的苦闷,察觉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愤懑又无奈的心绪,流露出李白忧伤悲愁的情感。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