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思(李商隐)

2022-05-25 10:34:51 字体:简体 繁體
  本文目录:
  5、凉思(李商隐) 的作者

  凉思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拼音:

  kè qù bō píng kǎn,chán xiū lù mǎn zhī。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yǒng huái dāng cǐ jié,yǐ lì zì yí shí。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běi dǒu jiān chūn yuǎn,nán líng yù shǐ chí。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tiān yá zhān mèng shù,yí wù yǒu xīn zhī。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翻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像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赏析:

  这是写诗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显示了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而连在一起叙述,是大有道理的。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此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颔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颈联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此诗抒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不像作者一般诗作那样婉曲见意,但倾吐胸怀仍有宛转含蓄之处,并非一泻无余。语言风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饰,也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精工典丽的作风,正适合于表现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怀。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大作家善于随物赋形,不受一种固定风格的拘限,于此可见一斑。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