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06-24 21:19:48 字体:【普通 超大 简体 繁體 本文共计759个字符,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导读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翻译: 山上长着扶苏树,低湿水沼中开着荷花。没有看到俊美的子都,却看到举止轻狂之人。山上长...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翻译:

   山上长着扶苏树,低湿水沼中开着荷花。没有看到俊美的子都,却看到举止轻狂之人。山上长着高大的松树,低湿水沼中生有荭草。没有看到善美的子充,却看到面容姣美的少年。

 

  赏析:

   关于《山有扶苏》这首诗的主旨,古今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毛诗序》承袭上篇《有女同车》,判定此诗是对公子忽的讽刺,运用反语以体现其“所美非美然”之旨,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所写是“淫女戏其所私者”。此外还有“巧妻恨拙夫”说、“女子遇恶少”说、“女子怨无偶”说等。现代学者多倾向于朱熹的观点,但反对其“淫女”的定性,认为此诗呈现的是一位年轻女子以戏谑口吻与爱人欢会嬉闹的场景。

   本诗共有二章,每章四句,皆运用叠咏手法。各章首句分别以山上“扶苏”“桥松”起兴,次句分别以“隰”中“荷华”“游龙”起兴,一共提到了四种植物。山上和“隰”里各两种植物,前者陆生,后者水生;前者高大,后者微小;前者青翠,后者泛红。这种错落有致、相互映衬的布景确实匠心独运,使得诗句间顿时显现出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来。各章后二句都是相同句式,采用正反对照的手法彰明主题。子都是仪容俊美的象征,与之对应的是举止轻狂的“狂且”;子充是品德贤良之人,与之对应的是徒有其表的“狡童”。在这两组对比之下,可以看到诗人的用意是褒“容美且德良”,贬“轻狂而不实”。如果认为此诗为女子戏谑情人之诗,那么“狂且”“狡童”二词都带上“假贬”意味。然而从逻辑性和文化习惯而言,以“狡童”用作“假褒”尚可理解,而用作“假贬”则令人费解,因为“假贬”之词往往本身就带有贬义。基于这一点,此处认为“狂且”“狡童”二词为讽刺之辞。

   本诗用语平实,构思精巧,工于布景起兴,善用对照反衬。虽然只有短短八句,却佳句频出,意蕴深藏,诚为刺咏诗中的名作。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